中国汉字的书体多变,大体上可分为篆书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。
篆书,据唐张怀瓘《书断》卷上云:“篆者,传也,传其物理,施之无穷。”就广义而言,篆书包括隶书以前的所有书体,如甲文、金文、石鼓文、六国古文、小篆、缪篆、叠篆等。狭义上说,主要指的大篆、小篆。古人认为,篆书为苍颉所造,但不足为证。秦相李斯统一列国文字,汉人称为小篆。篆书笔画圆转,结体多纵向取势,尚婉而通。
隶书是继小篆之后通行的书体,汉许慎《说文解字·叙》云'秦烧灭经书,涤除旧典,大发隶卒兴役成,官狱职务繁,初有隶书,以趣约易,而古文由此绝矣。”一般认为,隶书乃秦人程邈所制。隶书的特点为:笔画由篆书的圆转变为方折,结体为横向取势,蚕头雁尾,波起浪涌,蔚为壮观。
楷书方正端严,清周星莲《临池管见》云“楷书须八面俱到,古人称卫夫人、逸少父子、欧阳率更、虞永兴、智永禅师、颜鲁公此七家谓之楷书,其余不过真书而已。楷书者,字体端正,用笔合法之谓也。”楷法备于晋而盛于唐,迄今规古,著名的“永”字八法即为楷书的千古运笔金针。楷书又根据字的大小、个人风格和历史流变分为多体,异彩纷呈,气象万千。
行书因为笔牵势连,写来速度较快,为人们喜用的一种书体。唐张怀瓘定义为:“不真不草,是曰'行书’”。清宋曹曰:“所谓'行’者即真书之少纵略,后简易相间而行,如云行水流,秾纤间出,非真非草,离方遁圆,乃楷隶之捷也。”一般认为行书创始于东汉刘德昇,传于钟繇、胡昭,完善于二王,遂大行天下。
草书始创于秦汉,出于谁手,众说纷纭,有裨谌、史游、张芝杜操之说。草书的主要特征是结构省简,笔画纠连。它书写迅速,但不懂草法者不易辨认。唐孙过庭《书谱》上说:“草书流而畅。”历代能手有:章草崔瑗、杜度,今草张芝、一王,狂草张旭、怀素。书体中写草书最难,故草书大家史不多见。一般人认为连笔字即草书,其实并不然,因为草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和至高无上的艺术。
人们在日常生活、学习、工作中,有的喜欢用楷书书写,有的喜欢用行书书写,还有的喜欢用隶书、魏碑书写。至于篆书,只是作为一门艺术,在展厅中才能见到。但不管爱用何种书体书写,都反映了书写者的不同心理品质、智慧、性格、爱好、意志等。反过来,不同的书体对人的心理品质、智慧、性格、爱好、意志等的形成,也起到了-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所以我们从书写者所选用的书体中,同样能体察出其所具有的个性。
1.喜写篆书
书者大多性情温文尔雅,气度非凡,有一一颗哲人的头脑。有着理想和追求,并能拼搏向上,刻苦学习,认真做事,且颇具心得和要领。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,关心集体,很会体贴他人,为他人着想。脾气随和,与人为善。
2.喜写隶书
书者大多头脑精密,天赋较高,有良好的记忆能力,并善于学习,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。有着崇高的追求,相信自己的事业能够成功,并技高一筹,颇受周围人的赏识。喜欢思索,但在没有形成正确的判断之前决不轻易表态。性格深沉稳重,爱憎分明。
有的人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失态,喜怒哀乐易形于色。凡事尽到心力,而不苛求,更不愿随风倒而丧失宝贵的人格。
3.喜写楷书
书者大多有一颗严密的头脑,精于安排程序,并按固定的程序办事。忠于职守,为人规矩正直,本本分分,甚有耐性。但变通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差(图183)。
4.喜写魏碑
书者大多性格刚毅坚强,自我意识很强,雄心勃发,立志要有所作为,但由于主意太正,不太接受他人意见,好挑剔指责他人不是,而且态度强硬,故虽有能力,却难得重用。他们中有人手眼通天,敢作敢为,有攀高结贵之习。
5.喜写行书
书写者大多思想通达,反应机敏,勤于做事,性格爽快,为人随和。但脾气有点躁,好动肝火(图185)。
6.喜写草书
书者大多性情练达豪放,心直口快,为人热情,不拘小节。爱好艺术,有奉献精神。情绪变化较大,会有不如意的事,但大多能化解,并渐入顺境。
7.喜写行草
书者大多情感激越奔放,通达情理,对人热情客气。考虑问题周详,办事甚得要领,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,不知疲倦,拼搏向前。爱好文学,并有一定的艺术修养。举止酒脱,气度非凡。
8.喜写仿宋
书者大多思维清晰,遇事冷静,善于理家和安排工作。为人不偏不倚,不紧不慢,但多少有点刚愎自用。居室、穿戴干净利索,颇懂生活,有智慧,会一步步走向辉煌。
9.喜写怪体
书者大多举止言谈别具一格,与众不同。过于敏感,心中激荡着不平,愤世嫉俗。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,不愿受严格的约束和管理,我行我素,自由自在。
10.喜写象形体
表明书者热爱大自然,追求生活情趣,爱游走览胜。鄙夷清规戒律,追求人的自然属性。性格洒脱清真,自得其乐。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。凭感觉处理问题,缺乏应有的理念和深度。
扫一扫 添加微信沟通
微信号:13338600012
电话:13338600012
QQ:2528049390
地址:签名笔迹商务服务中心